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11/25圖書資訊學研究-演講:資訊社會學

今天的課程 老師請到了台大的林奇秀老師來演講<資訊社會學>,

由於我們早上剛上了資訊社會學,而這兩周的報告正好是SCOT與ANT理論,

所以好像特別懂老師在說的內容,也增加我們對理論的熟悉度。

首先,老師以口說與書寫的方式進行演講,我覺得真的很特別,

雖然因為有時會因為老師講得太快而沒有記到筆記,

不過也讓我們能專心的去聆聽!!


一開始老師先介紹資訊社會的代表人物-Rob Kling,

由於我們在資訊社會學課程的第一堂課就讀過幾篇他的文章,

所以老師在講解時我覺得很熟悉,也有在複習一次的感覺。

我覺得資訊社會學的確像老師所講的其實是一種study Field,

因為裡面包含的是跨學科的知識,而資訊社會學這個名詞,

雖然好像會有點誤導與歧異,但是目前為止好像大家還是採用它,

我想可能是因為這門學科還是要有一個通用一致行的學名吧!!


由於上星期的資訊社會學課程是由我來為大家導讀與介紹SCOT理論,

所以老師在解釋時特別能理解,SCOT是社會建構理論,

也就是去評估、預測一個使用新科技的相關團體的人們,

他們對於此技術的想法、假設、期望,

而得到的結果讓組織們能去評估參考,

並能追朔物寄歷史的流變,讓問題浮現,

讓組織能適度的去重新配置內部組織,

使在科技變遷的時代下能夠發展下去。


而剛好今天的資訊社會學是在講有關ANT理論,

ANT是行動者網絡理論,它是在探討人如何使用科技,

科技如何影響行動者,所以理論主要試探討人或非人

在網絡中發展的情形以及它們的文化發展,

其實與SCOT理論有點類似。


再來的理論是STIN,它是社會科技互動網絡,

是由Rob Kling提出的,將社會看成物質和人組成的網絡,

但他沒有那麼強調科技物件的主動性。它是在分析社群中

人、物、規範、程序,探討相對穩定的網絡關係,

應用於ICT中,觀察它如何變遷。

老師說他與ANT理論也有一些關聯性,

而其中它所論述的網絡不像ANT只關心一個網絡內部的事物,

STIN也注重網絡之外以及附加網絡的發展,

探討網絡中互動的情形。

另外,老師還提到其實許多

資訊社會學理論主要在探討有三方面,

分別為

1.Regulation常規、2.Normative道德、

3.Social Cognitive社會認知。

而許多理論都湪討這些面向。


最後老師提到,資訊社會學重視有兩個面向,

而且應該是要分開探討的,

分別為學術關懷與學術政治。


其實我覺得資訊社會學這門學科,或者說是門研究,

它包含的眾多理論真的可以去幫助我們了解科技發展以及

在此網絡中的人們發展的情形,以及他們運用科技的情形,

以圖書館來說,自動化系統、OPAC介面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我覺得我們這領域來學習這門課是挺重要的!!


今天由於整天都在上資訊社會學,不館是課堂上所

學習的理論,還是林老師的介紹與分享,

都讓我對這領域有更深的理解,

覺得今天過得很充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