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12/19~12/21人與資訊互動方法與應用講座

主題:「人與資訊互動:方法與應用」專題研習營

(Workshop on Huma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主講人: Raya Fidel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資訊學院

(Information Schoo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並擔任該校人資互動中心(Center for Human-Information Interaction)

協同主任(Co-director)。)


12/19 Sassion 1:HII(Huma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今天我們參加了系所所主辦的人資互動系列講座,

而今天主題是在講人資互動,

人資互動顧名思義就是指人與資訊系統之間的互動。

而人資互動探討的主題分別有資訊尋求、資訊評估、

資訊避免、資訊運用、資訊重現、資訊過濾和資訊給與,

其中我覺得其中有幾個名詞是我不熟悉的,

但是因為老師有要求我們要課前閱讀,

所以雖然是用英文解釋,但是我還是有聽懂一些!

再來Raya提到有關Stages of need development,

也就是需求發展階段,分別為Visceral(內心思考)、

Conscious(認知)、Formalized(正式化)、Compromised(妥協)。

Raya教授為了讓我們更了解人們資訊需求的階段,

還讓我們實際作案例練習,找出人們在接觸資訊時會是哪一階段,

分組討論後再回答,我們這組討論雖然一開始有意見分歧的部分,

但是最後終究有找出答案,也讓我對這更加有印象。

再來,Raya教授開始提到一點CWA的概念,

CWA(Cognitive Work Analysis),它包含五項搜尋策略,

分別為瀏覽、分析、實證、資訊位置、相似策略,

瀏覽策略是沒有目的去找尋有趣的事物,

分析策略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利用系統去找,

實證策略是利用以往的經驗去尋找,

資訊位置策略是找到資訊的所在,

相似策略是找跟你有同樣經驗的人,經由詢問來解決問題。

我覺得這些策略的確在搜尋是個很有用的方法。

之後,大家花了不少時間在探討什麼是Surfing,

什麼是Browsing,最後大家達成一個共識是,

surfing是有目的的在瀏覽,而Browsing是 surfing的一部份。


最後,大家提出數個問題來討論與思考,分別為,

人資互動與資訊哲學的關係;資訊給與和資訊分享的差別;

還有人資互動與資訊行為的關係。

這些議題,其實當下我在聽的時候沒有非常的了解,

但我覺得這些議題是在探討資訊行為與策略我們應要思考的。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全英文的研習講座,

雖然不是完全聽得懂Raya教授所說的東西,

但是聽我所能聽得的,真的就覺得收穫很大了!!


12/20 Sassion 2:CWA(Cognitive Work Analysis

今天Raya教授所演講的主題是CWA,

CWA其實是一個概念或者說是一種框架,

是用來描述較複雜的資訊行為,

而且可用它來駕馭複雜的現象,

它的目的是藉由提升系統的設計和服務,

來協助人與資訊的互動。

它的基本概念是重視actor與constrains,

而不是在強調使用者與非使用者。

其實今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

Means-Ends Analysis,

它是利用CWA的層次來分析事情,

它分別分為目標/限制(Goal/Constrains)、

優先順序(Priorities)、功能(Function)、

過程(Process)、資源(Resources)。

Raya教授也讓我們分組討論來討論某張圖片的Means-Ends,

其實教授他在講理論時我們大概都懂,

不過真正開始要分析時我們卻遇到很多問題,

因為我們常分不清功能與歐先順序,

最後經過大家討論與分享答案,

終於比較瞭解了,有實例討論真的很有效果。

今天主要的內容都是在說明CWA的概念與架構,

我覺得CWA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今天已有初步的了解,

Raya教授不但很仔細的為我們說明理論,

還會讓我們實際參與討論,讓我們真的很有參與感,

也有機會用英文回答問題,不過還真的會有點小怯場,

可見我對於自己太沒有信心了,

希望之後能夠更加突破自己。


12/20 Sassion 3: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CWA

今天Raya教授要為我們講的是CWA的實證應用,

這是他的研究,稱做"Fully Mobile City Government Project",

計畫的目的是要了解科技如何提升領域的運作以及提供服務,

場預設在西雅圖得公共設施-排水與廢水分界區域,

利用行動科技MAXIMO,從中去探討此領域的人(包含管理者、

工作者、指引者)他們使用的情形與資訊行為,

並且利用Means-End去分析與評估這項任務。

這個實證研究讓我們了解CWA的應用,

藉由CWA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架構指引調查,

從中可了解組織如果有效率得去適應新的科技,

還有組織的社會結構如何去採用科技以及

科技為組織帶來的效益。

聽完了Raya教授演講的CWA應用,

我覺得跟我之前在資訊社會學課程中,

學的科技框架理論與SCOT理論有點類似,

因為他們也是去分析新科技應用的情形,

並且探討組織內的社會認知與結構,

真得有相似之處,但是比較起來

CWA探討的內容是更加的複雜,

聽完了這一系列的workshop,

我真的很高興我有機會可以參加這樣全英文的講座,

感覺自己學到更多,雖然我沒有能力當場找到問題去問Raya教授,

不過能從這樣的講座瞭解國外圖資學他們的資訊,

真得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12/14圖書資訊學研究:演講-新世代圖書館建築

今天的課程老師請到建築事務所的執行長李磊哲先生來演講,

為我們來說明與分享線在圖書館建築的現況與設計。

首先先聽老師的說明,原來我們所上的設計也是執行長策畫的,

真的與其他系所的感覺有很大不同,我們果然高級很多。

執行長今天跟我們主要是分享新一代圖書館的建築設計理念、

以及他所設計的一些案例,讓我們能更加的了解其內容。


新世代圖書館的設計理念是要以人為出發點,不再只是借書、還書的地方。

以人為本,走向群眾,成為社交、休閒活動與互動學習中心。


其實設置在學校的圖書館,通常都是一個校園內的地標,

因此在設計實外觀與內部空間設計都十分的重要,

執行長也向我們說明許多空間上的規劃,

雖然以前在圖書館管理的課程有接觸過,

不過只獨理論總沒有實際看到實物來的有效,

所以當執行長介紹六個不同大學圖書館的案例,

看著同學們間的討論不斷,大家對於這樣的議題都有一番的想法與體會。

我覺得介紹的這些圖書館建築中,不管是外觀與內部都很有特色,

之前也去參觀過許多的圖書館,

真的覺得圖書館在設計上真的很重要,事前的規劃部分要下很多功夫。

執行長說,現代圖書館非常的多元、豐富、重視交流精神

要把讀者塑造成王子、公主,提供他們享受的空間,

我覺得線在圖書館的定位真的就應該要做到這樣,

數位化時代下,不需太多的藏書空間,

所以現在有關學習共享空間的設計十分熱門,

執行長他們團隊也正在為中興大學圖書館設計,

感覺身為讀者在那樣的環境下真的能夠達到互動學習的效果。

有機會真的很想實際參觀這些圖書館, 真的都有各自的風格與特性。


今天聽完演講後,真的讓我反思到很多圖書館空間的規劃,

以前到現在也參訪過許多的圖書館,

我覺淡江大學的圖書館建築也是十分的好,

而它的外觀主要有個特色就是在景觀電梯,

由於執行長今天比較少提到電梯的配置與設計,

我覺得景觀電梯也是很特別的設計,

只是目前我只有看到淡江大學有這麼的電梯,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其它的圖書館採用呢??


而現在我們實習的公館分館也要進行整修部分,

也期待他們設計更好的空間配置,

讓讀者使用起來也會更加的舒適與方便。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12/11圖書資訊學研究:獎助論文研討會

今天我們參加了獎助論文的研討會,

而聽了小蝶老師的專題演講,

題目是「英文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

一開始老師引用Michael Farady的話,

說明有用的研究必須有三步驟,

分別是開始(Begin)、結束(End)、發表(Publish),

老師也說明,在寫研究論文時並沒有所謂寫完第幾章節,

因為研究是不斷進行的,我覺得真的很有道理。


接著,老師再引用了Daft,R.L.的文章

"Learning the craft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他說明作研究需要的能力,我覺得真的很有用,所以特別記下可供參考。

1.做研究要有驚喜的部分,而且必須要常是許多錯誤。

2.研究像是在講故事。

3.設計研究像是在寫詩,並非在寫小說。 (要小而美)

4.研究是非線性的。

5.相關的想法都是平凡常識出現的。

6.需要有組織第一手的經驗

7.研究是否有提供新的知識。


這幾個觀點我覺得他描寫的很有新意,

想寫論文像是在說故事,不過我覺得很少有人把論文寫的像故事,

常常很多人都把論文寫的很深奧,然後去突顯自己很厲害,

這樣的人就不擅長說故事的人,因為他的故事很少會獲得認同。

另外,說論文像是在寫詩,我覺得很切實,

因為通常寫詩需要花很久的時間去醞釀,

才能寫出符合意境與合理的詩篇,

寫論文也是,需要去思考醞釀才能寫的恰當。


至於研究文章的種類到底有多少種呢,老師也介紹一番,

第一種是Post,大約3~5000字,重點是要具吸引力,

第二種是會議論文,大約5~8000字,重點是要有新意,

第三種是期刊論文,大約8000~15000字,重點是有周密完善,

第四種是,當然字數就必須最多,內容也要更加的完整。


在寫作前,我們要去思考,文章提供的資訊是什麼,

而對於研究的結果會有什麼貢獻,

還有要如何去說服別人。

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在寫作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老師還說他每次在寫作前都會把家裡整理一番才會開始進行,

我覺得我也是屬於同一種類型的人,

每次我要做報告時,我都會把我的書桌整理一番再開始,

所以我也是屬於緊張型的囉^^


再來老師繼續論述,

說明寫作時,有三大技巧是我們必須要擁有的,

1.Theory skill:理論技巧,去定義概念。

2.Writing skill:寫作技巧

3.Design skill:設計技巧


論文內容寫作方式:

題目:

(1).cover main message 要包含研究主題;

(2).Appealing e要吸引人

(3).Not too long 不要太冗長


摘要:

(1).最後再寫

(2).文章關於什麼主題

(3).約120~150字

關鍵字:不要放與題目一樣的關鍵字

簡介:文章是否被刊登最重要的就是在Introduction。

研究結果:描述研究得知的結果,不要放入個人的意見。

討論:作文獻的分析比較,可以放個人的評論。

結論:重副研究的重點,做整合歸納。

參考文獻:要放最原始、最新、最正確的資訊。

總之~論文最重要的就是要達到精簡Concise,

也要做到不要剽竊,不要提供錯誤資訊。


聽完老師這些內容後,我真的覺得寫論文好不簡單唷,

除了要寫得出來外,要注意的是想也很多,

現在我們正處於思考論文方向的階段,

所以最好能夠依照老師提供的方法去探討,

這樣才能把論文寫得好吧!



今天的研討會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除了聽了老師的專題演講外,

我們也看了三位研究生的報告,

原來寫論文就是這樣,

能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有初步的認識,

今天的收穫真的很多,相當的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