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10/19圖書資訊學研究第六週-演講:Studying user behavior,research techniques 101

今天的課程請到淡江大學的賴玲玲老師來演講,

由於玲玲老師是我們之前在淡江就很熟悉的老師,

所以今天這個演講讓我特別的興奮。

今天主題是在探討有關研究方法以及資訊行為,

首先老師先說明研究的方法,分別有以下幾項:

1.obstrusive V.S. unobstrusive method 深入與非深入方法

2.Quantitative & Qualitative 量化與質化方法


3.Netnography網路民族誌


深入的研究方法包含訪談、問卷調查、研究日誌、

觀察法、使用者滿意度;而非深入的研究方法

包含eye movement traces、system logs紀錄檔、

Hiddenobservation、Audio/vedio recording錄影紀錄、

Archive典藏。 而這兩種研究方法當然有優點有缺點,

像有人就認為深入的研究因為研究生皆為事先通知被訪者,

所以有可能會給於研究者所要的結果;

而非深入的研究方法有人認外部能以表面印象去探討使用者的真正動機,

所以要選擇研究方法時,研究動機與目的一定要清楚。

這些研究方法中,我記的以前在上課時,

有老師曾向我們說過一個觀察法的例子,有個研究生是要

研究學校清潔人員的資訊需求行為,

之後他每天都去陪那些清潔人員聊天,進一步探討他們的需求,

由於學校清潔人員皆在晚上深夜進行工作,

所以他每晚都在做觀察法的研究。

因此今天提及這些研究方法讓我印象很深。

在量化研究中,老師提及以前我沒有聽過的實驗法 ─Field Experiment

我覺得這種在真實環境中觀察使用者反應,我覺得很有趣,

加上小蝶老師提到學姊的論文例子,我認為這種研究方法是可以使用看看的

,也很期待學姊使用此方法的研究結果。


再來,老師開始在說明有關Usability Testing 可用性測試

現在真的有很多研究都在做系統可用性或是介面分析,

但做出來的結果到底是不是真的對系統有所幫助這是可以深入省思的。


之後賴老師提的主題為網路民族誌

所謂網路民族誌就是在網路上去了解某特定族群的資訊尋求行為,

並進行分析比較。這個其實我並不陌生,

因為以前在賴老師的課堂上做過類似的報告,

老師是要我們去探討一個學科,

並利用民族誌與網路民族誌的方法去觀察這學科的特性與需求。

在民族誌方面,我們的主題學科是化學相關人員,

所以我們花了一兩堂課的時間去化學系的必修課堂上去進行觀察,了

解他們的學科內容,之後在網路民族誌的部份是加入他們的討論族組,

我們定時去觀察他們討論的問題,

也在論壇上發表有關科學問題觀察他們的回答方式,

而最後比較一下我們學科與化學系的不同。

我覺得這種研究其實十分的有趣,雖然要花很多心思去做觀察,

但是往往在觀察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有趣的事物與發現。

因此老師今天在提及這方面研究時,我是相當有感覺的。


為了讓我們了解網路民族誌,

老師也舉了一個所謂The Diderot effect,

也就是又點配套消費的涵意,

我覺得研究涉入於行銷與市場分析也是很有趣的。


最後,老師就在說明他近期作的實驗,

是有關homeschooler的資訊行為,其實以前我從沒接觸過

這樣的名詞,應該是說我不知道這樣的族群有在台灣出現,

所以對於這樣研究我覺得很新奇,

但這樣的族群我們從沒接觸過,

我覺得做出來的研究結果,

應該會有一些與我們預期不同的事出現吧!!


今天這個演講,我們不但了解研究方法的種類與用法,

也探討了一些將研究方法運用於行銷方面的討論,

我覺得大家今天討論的非常熱烈,

可能是因為研究方法是我們必須要會使用以及深入了解的,

很高興今天能學習到這領域新的資訊,讓我收穫很多。

1 則留言:

  1. 我記得清潔人員那個例子是銘心老師舉的耶
    暑假上先修課時討論那兩篇文獻時說的,好像是討論Diffusion theory那篇時說那個作者研究的族群都很特別

    回覆刪除